為有效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厲行節約經營者有義務,反對浪費消費者有責任”倡議。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平臺和餐飲經營者在線上點餐環節推出“菜量自動提醒”功能,在消費者設置用餐人數后根據不同就餐情況給出菜量提示,幫助消費者進行選擇。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近年,我國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專門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開展“光盤行動”,倡樹文明新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理念深入人心,遏制“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取得較好效果。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環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餐飲浪費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飯店聚餐還是外賣點餐,愛慕虛榮講排場心理、大包大攬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宴席過后,盤中不乏剩余多半的美味佳肴;在一些寫字樓的垃圾回收處,也能看到吃一半的外賣、 沒喝多少的奶茶等,浪費情景令人觸目驚心。
反對餐飲浪費,不能是單方面行動,須靠全社會共同努力。消費者有責任,餐飲經營者同樣有義務。近日,在重慶市就發生了一件因消費者浪費而經營者被罰的事情。渝北區一火鍋店因食客16支開封但未吃完的雪糕而被作出責令改正,同時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這是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的首張“反食品浪費”罰單。經調取視頻發現,在點餐過程中,該店服務人員未能主動引導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消費者離開過程中亦未勸其將食物帶離,最后造成浪費。而這是市場監督管理人員在該店開展反食品浪費檢查“回頭看”過程中再次出現的浪費現象。知錯不改,任由浪費,如此看來,火鍋店被罰,一點兒也不冤。這起案例足以給其他餐飲經營者以警醒。
因此,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中國飯店協會等7家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共同發出的“厲行節約經營者有義務,反對浪費消費者有責任”倡議,可謂非常及時,也非常必要。反餐飲浪費,人人有責。作為消費者,在就餐時一定要做到適量點餐、按需取量,自覺養成節約食品的良好習慣;無論線下還是線上,廣大餐飲經營者都要自覺履行法定義務,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明確菜量標識,多推出“小份菜”“半份菜”,不誘導、不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市場監管部門等要重拳出擊、令行禁止、多措并舉、多方發力,共同讓餐飲浪費行為消失在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