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王寅龍
今天,讓我們把坐標定位在十二大街的自貿大廈,從大廈上眺望四周,高樓廣廈擁園林、阡陌交通任馳騁、產業集群匯智力……風景這邊獨好。
在國家級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核心區域,以鄭開大道為軸心兩側布局的20平方公里內,匯聚了最蓬勃的發展力量。這一切,始于2017年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簡稱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的掛牌成立。
五年時間如白駒過隙,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已逐步成為功能特色鮮明、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產業集聚、要素自由流動、監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貿易園區。
從2017年4月1日掛牌運行以來,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秉承“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初心使命,在推進簡政放權、提升開放水平、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持續創新出彩,釋放改革紅利,著力建設成為全市經濟增長新引擎、全省對外開放新高地、全國創新發展排頭兵,當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中的示范。截至2021年,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已入駐企業6966家,是掛牌前的38.7倍;累計注冊資本1088.2億元。
按照國家戰略功能定位,開封片區重點發展服務外包、醫療旅游、創意設計、文化傳媒、文化金融、藝術品交易、現代物流等服務業,提升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國際合作及貿易能力,構建國際文化貿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臺,打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區和文創產業對外開放先行區,促進國際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五年來,在上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上下同心,充分用好先行先試制度優勢,銳意改革、集成創新,“苗圃”效應持續增強。截至目前,已連續兩年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22證合一”改革領跑全國,成為全國“放管服”改革領域的亮點和品牌;基于工程建設項目風險防控點的聯合監管、一碼集成服務、建設項目水電氣暖現場一次聯辦模式、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承諾制、營商環境建設經驗、區域整體評勘等6項改革措施在全國推廣,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獲批全國第六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成為全國自貿區領域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唯一試點單位。
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還開創性地設立了全省第一個自貿試驗區法庭,集中審理涉外一審民商事、知識產權、公司糾紛、仲裁案件,為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提供集約化司法服務。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還聯合市市場監管局自貿區分局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專利保險運用,搭建“政保企”對接同臺,幫助意向投保企業與保險公司牽線搭橋,簽訂全省收單專利執行保險合同,實現全省知識產權保險的“零突破”。
掛牌至今,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已探索推出創新成果146項,其中國家級復制推廣7項、省級推廣27項、全市復制推廣34項;其他國家改革試點任務135項全部高質量完成。
當前,為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就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深入研究文化產業開放先行區”的部署,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提出了2022年自貿試驗區2.0版“3553”工作體系行動計劃:以“3個目標”為引領,即以文化自貿、創新自貿、綠色自貿為引領;以“5個清單”為抓手,即以制度創新清單、政策訴求清單、扶持政策清單、已落地項目清單、擬簽約項目清單為抓手;以創建“5個專班”為保障,即以制度創新專班、推進外資工作專班、促進外貿工作專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專班、跨境電商發展工作專班為保障;推動實現“三個一批”新突破。
回首自貿實驗區開封片區蹄疾步穩走過的這五年,“制度創新”就是那座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在“新”上多求突破,在“干”上當好表率。自貿實驗區開封片區借助自貿試驗區這塊“試驗田”,著力破解體制性障礙和制度性難題,把創新政策紅利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為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清理“攔路虎”“絆腳石”,為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創造“開封經驗”。